如果历史不出偏差,在郑重所知道的时空中,张安国在杀死耿京之后,到达济州上任不久,就被辛弃疾给带领五十人活捉,押到南宋之后,砍了脑袋。
辛弃疾投南宋的时候,应该是带了不少耿京旧部的。
他们这一路在海州附近驻扎,必然会截住从长江沿岸溃败下来,沿运河以东一线向北溃逃的完颜亮残部。
已成惊弓之鸟的金国败兵,不管是遇到辛弃疾部,还是他们已经知道的海州被宋军占领的消息,绝大部分是没有胆子继续沿这条路线向北的。
他们大部分会在淮、泗一线被金国后路收容,或许有些成建制的溃兵会折而向西,奔东京而去。在那里接到完颜雍新朝廷的旨意,才会安定下来。
总而言之,在辛弃疾南下之后,南边是不太担心有军队打过来的。
即便是有,也只是小股败兵,游兵散勇之类的,并无多少斗志,只想着下乡劫掠,不堪一击的那种。
相对来说,北边济南府在金国新朝廷稳定下来之后,是最可能派兵进剿的。驻守在济南的金兵还有一支三千人的正规军,这个威胁有些大。
西边隔着梁山泊,金兵在水师损失殆尽的情况下,是不可能从这里进攻的,倒是不用太担心。
不过,历史上耿京被杀,辛弃疾南下之后,山东境内的起义军就此烟消云散。
当时金国的新皇帝完颜雍使用了一招招降农民,不追究造反的方案,使得没有领导人的山东地面起义,逐渐平息了下去。
实际上,完颜雍是出于无奈。
大金当时风雨飘摇,他已经没有力量来剿灭各地风起云涌的义军,只能选择了一种变相躺倒任捶的方案。
俺不要你们的粮,也不要钱,更不要人,你们都回家种地去吧,俺就当啥也不知道。
这种没有办法的办法收到了奇效。
闹不出名堂的各地小股义军,要么选择南下投宋,要么只能逐渐解散,或沦为大大小小的土匪。等金国缓过劲儿来,慢慢的逐一剿灭。
如今郑重若是闹大起来,完颜雍应该不会坐视不管——若是报到他那里的话。
虽然他此时焦头烂额,但是下一道旨意,从淮、泗之间派一支军队来进剿,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只是时间上就不会那么紧迫罢了。
郑重实际上最有信心的,反倒是手上这支经过自己从现代带来的理念训练的部队。
虽然他还没来得及给这支队伍制定纲领,注入灵魂,但是就从自己原先的身体和金军交手的记忆来看,还是有把握击败来犯之敌的。
来的只要不是女真铁骑就好。
不过在这之前,若是有小股败兵逃到这边,郑重也不介意拿他们练练手,让自己手下的各营见见血。毕竟,不经过真正的战场洗礼,军队的战斗力始终都很难提高。
在中国历史上,所谓的“胡人无百年国运”的说法,按照严格年限来讲并不妥当。
毕竟,不光说后来的清朝,就此前的北魏、辽国、西夏等,都超过了百年。
但是这些胡人建国之后,其堕落程度也是极其飞快的。之所以他们能绵延百年,还是和汉人朝廷自己的无能关系更大。
就拿眼下的金朝来说,所谓“女真不满万,满万不可敌”的说法,更像一个笑话。
金军“不可敌”的神话,只存在于一一一五年到一一二七年之间的十二年。
靖康之后,遇到岳飞率领的岳家军,就被打得满地找牙,不得不哀叹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”了。
等到宋朝的“作死皇帝三人组”赵佶、赵恒、赵构连番操作,丢掉中原之后,金国取得了淮河以南的大片土地,开始从游牧向农耕过度,就马上堕落了。
金国堕落之快,历史上任何胡人都比之相形见绌。他们从皇室朝堂贵族到军队以及族人,都快速地腐化堕落下去。
而且同是完颜一族,内部的山头林立,矛盾几乎不可调和,争斗极其剧烈。
他们开国的那一批名臣宿将,诸如完颜宗望,宗弼,宗磐,宗干,希伊,娄室等人或病死,或被杀之后,金国军队就已经没有战斗力了。
完颜亮南征的下场就是很好的注脚。
他的六十万大军,面对南宋的长江防线,根本就无力突破。
要知道他面对的可是畏敌如虎的南宋军队,领兵的将领也大多是庸才,战斗力渣得一逼。不要说岳飞韩世忠已死,就连吴阶都已经不在,只剩下吴磷在苦撑西线。
中兴四将剩下的张俊和刘琦二人倒是还活着,但是都是老得动弹不得,并且此二人和岳韩相比,差得不可以道里计。
完颜亮对上的,就是这样的弱鸡大宋官兵。
在后方大变的情况下,完颜亮选择了进攻策略,在他看来是必胜的。只要能过了江,他的六十万大军就会变成六十万饿狼,把江南变成狩猎场。
结果却被一个虞允文就改变了一切。完颜亮身死兵败,六十万大军中的东路溃散,只剩下西路苦苦支撑。
以南宋军队的弱鸡程度,不管是后面的赵昚的北伐,还是贾似道的北伐,对上金国的军队,一开始南宋方面竟然都是节节胜利的。之所以最后以失败告终,问题都是出在自己的内斗上。
由此可见,金国的军队,实际上的战斗力真的不见得多强。但凡稍微有些战斗力的部队,吊打金军都是没有问题的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倒霉鬼穿越记请大家收藏:(m.luding333.com)倒霉鬼穿越记鹿鼎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