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往皇宫的路上,罗幼度看着低头快走的太监,跟他聊起了天:“内侍哪里人?”
传召太监顿了一顿,怯怯的说道:“在下南阳人氏。”
他的语气有些不自信,但声音中又透着一点点的骄傲。
罗幼度声音提高了几度:“好地方!人杰地灵,在下最崇拜的诸葛丞相就是南阳人,此生若不能一去诸葛庐,定是毕生憾事。”
传召太监轻声道:“我家就在隆中附近,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诸葛丞相的故事,对他也很崇拜。十岁的时候,父亲还带我去卧龙岗祭拜过丞相……还看过谪仙人李太白留书的石碑呢,叫什么来着……只可惜不知道给谁毁掉了。”
罗幼度道:“是《南都行》吧!南都信佳丽,武阙横西关。白水真人居,万商罗鄽闤。高楼对紫陌,甲第连青山。哈哈……接下来几句想不起来了,不过我记得最后一句,‘谁识卧龙客,长吟愁鬓斑’。”
传召太监带着几分兴奋的说道:“就是《南都行》。”
随即又是一脸怀念,低声道:“‘南都信佳丽,武阙横西关。白水真人居,万商罗鄽闤。高楼对紫陌,甲第连青山’写的真好!那群契丹狗没来之前,南阳就是这个样子的。罗判官好有学问,这首诗我以前学过,还会写。只是太久,忘记了。”
罗幼度轻声道:“真有学问就不会忘词了。”走了几步,又道:“契丹?你说的是九年前耶律德光入主中原称帝的那会儿?”
传召太监切齿道:“是的,契丹的耶律狗贼,不舍得发军饷,让麾下兵马自行打草谷。有一支军马杀入了南阳,将我掳到了开封。爹、娘都死了……”
罗幼度道:“抱歉!”
传召太监有些惶恐,说道:“使不得使不得,小的担待不起。”
罗幼度道:“哪有什么担待不起的。你也不要过于伤心,官家乃明君圣主,在他治下的南阳,想必已经恢复原貌。更加繁华也说不一定。至于契丹,这是国仇,是你的,也是我的。终有一日,我们会在官家的带领下北伐。夺回属于我们的燕云十六州,甚至于辽东,一直杀到他们的上京,让他们付出相同的代价。”
传召太监眼中闪过一丝异彩,说道:“真的有那么一天?”
罗幼度缄默片刻,道:“事在人为,不管怎么样,我会一直向这个目标前行。”
两人一直走到延和殿附近。
传召太监道:“判官自行过去便是,小的去跟言内侍复命了。”
罗幼度挥了挥手,向殿内走去。
刚走两步,却听身后传来叫唤。
“罗判官!”
罗幼度转过身去,好奇的看着传召太监。
传召太监略带拘谨,鼓着勇气道:“小的姓傅,叫傅裕。”
罗幼度冁然一笑道:“傅裕,好名字!我记住了!”他再次挥了挥手,向殿里走去了。
傅裕左右看了一眼,谨小慎微的性子,令他不敢多待,心底却是奇怪,自己在宫里几个月说的话都没今日多,还不曾有半点的不适,暗暗有些高兴。
经过通传,罗幼度走进了延和殿。
大周天子郭荣高坐上首,在他附近坐着一身着深绯色官服的脸色有些苍白的文士。
罗幼度还是第一次见,但从表情上看与郭荣关系极深。
“哈哈!”郭荣从座位上走下来:“朕终于将先生盼来了。来,给先生介绍一下……”他指着跟上来的文士说道:“这位叫王朴,王文伯,东平人氏,谏议大夫,已追随朕多年矣,乃朕最为倚仗的腹心。”说着又指着罗幼度对王朴道:“文伯,这就是多次于你说过的罗幼度了,上天赐予我大周的麒麟子。”
听郭荣介绍,罗幼度心底叫了一声“果然”。
王朴王文伯,历史上郭荣麾下唯一意义上的军师谋臣。
在郭荣还未给立为太子,当任镇宁军节度使的时候,王朴就成为了他的节度掌书记。
两人至此君臣相知,为了郭荣的大业,王朴写下了《平边策》为大周定下了攻伐天下的战略目标。
《平边策》也号称五代版的隆中对。
只可惜王朴英年早逝,显德六年便骤然离世。
郭荣以《平边策》为基础,开始攻伐天下,不幸早亡。
在他死后,赵家兄弟窃取大周江山,依旧以王朴的《平边策》作为宋朝一统天下的战略基准。
史书上还记载了赵匡胤在皇宫中突然见到郭荣为王朴画的像,肃立不动,整理御袍,肃然鞠躬,说“此人在,朕没机会穿上龙袍”。
后世亦有人称赞“五代人才,王朴为冠。”
“末学晚辈见过文伯先生,虽未听先生之名,但陛下慧眼如炬,先生能得陛下这般器重,定有通天之能,只恨未能早日识得先生,聆听教诲。”
罗幼度并未说什么客套话,而是实事求是。他之前一直以为王朴还未登场,是史料记载有误,现在听郭荣介绍,才知王朴早已跟随郭荣多年。一直未显名望,自然不是能力问题,而是一直在幕后帮着郭荣出谋划策。
罗幼度现在甚至怀疑,郭荣能够以义子的身份,获得太子之位,王朴在背后出了不少的力。
说久仰大名过于虚伪,不如如实回答,将郭荣、王朴都夸一遍。
王朴笑而回礼道:“罗幼度之名,在下可是如雷贯耳。”
罗幼度忙道不敢。
“哈哈!”郭荣大笑:“两位先生就不要在朕面前互谦了。文伯是朕之左膀,幼度是朕之右臂。你们就是朕的左右膀臂!朕有你们相助,何愁大业不成。来,快快入座,朕今日请你们来可是有要事商讨的。”
他走上主位,分别让王朴、罗幼度入座。
罗幼度快一步向右方走去。
王朴淡然一笑,坐在了左边的椅子上。
郭荣见两人入座,说道:“朕的志向,你们应当知晓。天下分裂十数起,朕要当这一统之人,令我大周呈现汉唐盛况。朕私底下分别与文武商讨过,到底是战还是尊崇先皇定下的求稳国策。
三位相公皆以稳为主,至于武臣,自然是无人不求战的。文伯前些日子已经表达了意见,今日朕想听听你的意思。”
他笑盈盈的看着罗幼度。
喜欢问鼎十国请大家收藏:(m.luding333.com)问鼎十国鹿鼎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